追溯文化根源,绽放传统芳华|人文与传播学院“第九届中华传统文化大赛”决赛
在悠悠历史长河中,中华传统文化宛如一颗璀璨明珠,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辉。它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,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深邃的哲学思想,从精湛的艺术技艺到庄重的礼仪制度,无一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。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,2024年6月20日,人文与传播学院在兰芳书场举办“第九届中华传统文化大赛”决赛。
(主持人致开场词)
本次比赛特邀人文与传播学院苏卫国教授、闫昕然副教授、易佳妮副教授担任评委。本次比赛到场嘉宾:校党委工作部部长、学生处处长刘海涛老师,人文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雪老师,校奖助管理科科长沈鹏娇老师,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鑫老师,校舍务科田瑜老师,校舍务科朱继波老师,校学生管理科吴丽老师和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老师们。
(评委与嘉宾共同观看比赛的现场图)
第一轮 小组赛
八名选手在复赛后抽签重新分组。他们分别是由刘畅、赵禹翔、赵海蓉、蔡源卿组成的“墨韵千年”组和由夏健博、吴荣萍、乌健楠、白羽组成的“又思考上了姐”组。第一轮小组赛共设置30道抢答题。选手们快速读题,争分夺秒,用过硬的知识储备和对传统文化的熟练程度竞争与于分秒之间。经过激烈的抢答,最终“又思考上了姐”组获胜晋级。
(两组选手正在进行抢答)
第二轮 晋级赛
晋级的四名选手需进行小组赛:“明辨是非”和个人赛:“顶峰相见”两轮比拼,每位选手凭个人积分高低角逐两个决赛名额。在“明辨是非”小组赛中,两组选手抽取对应的题目。题目设置为判断题,既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也考验选手们的判断能力。在“顶峰相见”个人赛中,四名选手轮流作答。题目新颖,难度陡然增加,但选手们丝毫不畏惧,有条不紊地书写着答案。本场比赛设置了亲友团,选手们有且仅有一次向亲友团求助的机会。题目一页页翻过,选手们仔细阅题,从容作答。紧张激烈的氛围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实力,他们用丰厚的储备和博大的汉语言知识冷静应对着一篇篇题目。
经过第二轮晋级赛的精彩比拼,乌健楠选手以总分第一晋级决赛,其余三位选手分数相同,进行了加时赛。加时赛共五题,由选手抢答,抢答题数多且正确的选手晋级决赛。最终,白羽同学战胜其他两位选手,成功进入决赛。
(选手及亲友团作答)
第三轮争霸赛
本场比赛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文字游戏——飞花令。在比赛前由王雪书记抽取题目关键字。
(王雪书记抽取关键字)
抽取关键字后,晋级争霸赛的两位选手针对“花”字展开诗句对决。他们不仅要快速思考,还要确保诗句不重复、不出错,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。观众们的心也被紧紧揪住,时而为选手的精彩表现欢呼鼓掌,时而为选手的险象环生而倒吸凉气。最终,乌健楠选手以丰富的诗词储备量战胜了白羽选手。
(比赛画面)
比赛期间,苏卫国教授、闫昕然副教授、和易佳妮副教授分别向大家讲解了与题目相关的文化知识,千奇变化的甲骨文、美轮美奂的诗词、举手投足间的华夏礼仪......在讲解中,我们仿佛穿行于那朝代更替、文化相传之间。“一微尘里三千界,半刹那间八万春”,跟随者教授们对传统文化深入地讲解,大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对文化之美的憧憬与信仰化作幼小的胚芽,深耕于每一个人的心中。
(评委老师讲解画面)
比赛中场休息环节,文艺部的同学们为大家献上精彩的节目,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展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表演。
(文艺部同学们表演)
经过工作人员的统计,人文与传播学院“第九届中华传统文化大赛”决赛的结果已经揭晓。以下是本次比赛的获奖名单。
一等奖:乌健楠
二等奖:白羽
三等奖:夏健博吴荣萍
优秀奖:刘畅赵禹翔赵海蓉蔡源卿
(评委们为获奖同学颁奖)
(选手、评委以及工作人员合照)
在这段充满惊喜与感动的时光,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。选手们精彩绝伦的表现,仿佛一幅幅绚丽的画卷,展现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这里有诗词的浪漫,让我们领略到文字的美妙;有戏曲的婉转,余音绕梁令人陶醉;有书画的灵动,墨香四溢沁人心脾。每一个瞬间,都凝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。大赛虽已落幕,但这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生活的点滴,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继续闪耀光芒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,期待下一次更美的相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