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年前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,但那些用鲜血铸就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血脉中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人文与传播学院特推出“血色记忆·星火传承”有声电台系列活动。
我们将以声音为笔,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讲述抗战英雄的热血传奇,重现战场上的生死抉择。每一段音频都是对历史的致敬,每一个故事都是精神的传承。让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,铭记历史,汲取力量,让抗战精神的星火代代相传。
【本期电台说】
“我们用声音复刻的不是冰冷的历史,而是让每个音符都成为星火——当00后用声线触碰1938年的寒雾,两代青春的对话,便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。”第一期“血色记忆 星火传承”有声电台,以声音为桥,重现八女投江的英雄史诗!
【录音】
本期电台运用沉浸式音效:步枪轰鸣、江水刺骨声、《国际歌》混着浪涛的合唱,带你穿越至突围现场。
角色音演绎:冷云的低吼、日伪军的叫嚣、旁白由学院优秀学子配音精准诠释。
请即刻关注「文传之声」,让八朵红梅的故事在你耳畔绽放,让民族记忆的星火,照亮每个前行的夜。
【故事梗概:寒江血魄中的铿锵誓言】
1938年10月的凌晨,冷云带领七名抗联女战士(安顺福、王惠民、胡秀芝等)为掩护主力突围,将日伪军火力引向乌斯浑河畔。当子弹耗尽,她们手挽手高唱《国际歌》踏入刺骨江水,最小的战士王惠民年仅13岁,却用冻裂的手压进最后一颗子弹;朝鲜族姑娘安顺福咬着手榴弹拉环,与战友们朝着长白山的方向,践行“生是中国人”的铿锵誓言!
【参考资料】
《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》《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中的英雄妇女》《抗日战争史料汇编》
指导教师:应俊副教授
本期配音:2208班英硕洋、2302班何建飞、2303班刘思妍、2403班姜文军
本期供稿:2309班丁涵